正文
蒙古族英雄史诗。长期口头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流域蒙古族聚居区。它的产生有一酝酿形成过程。从较早的片断故事“单开”已经初具规模,至15世纪才逐渐完善定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内蒙古自治区曾用旧蒙文翻印过19世纪俄国学者搜集整理的13章本《江格尔》。1978年开始,史诗的搜集整理工作得到重视,现在国内外已搜集到《江格尔传》60多部,长达10万余行。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15章汉译本《江格尔》,为较完整的本子。
史诗通过唐苏克·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盟主的12名雄狮、6000名勇士同侵犯家乡的各种敌人进行顽强战斗并取得胜利的故事,反映了奴隶制初期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求和平统一、消除灾难、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歌颂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史诗基调积极乐观,健康昂扬,刚健清新,充满鼓舞力量。但也有宣扬天命、宗教观念等消极内容。
史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丰富神奇的想象、惊心动魄的夸张、优美贴切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江格尔、阿拉谭策吉、洪古尔等半人半神英雄形象。他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江格尔是蒙古族人心中的“希望”和“太阳”,是一个军事领袖的典型。阿拉谭策吉是智慧的化身。洪古尔勇敢过人,赤胆忠心。萨布尔、旺彦等人都各有特色。在结构上,史诗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民间说唱艺术的特点,全诗首篇是序诗,概述了史诗的中心思想,叙述了江格尔的身世,赞美了像天堂一样幸福吉祥的宝木巴,其余各章都有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或写一次战斗,或写一次婚姻事件,或写一次结义),但各章之间的内容又有内在联系,由江格尔或洪古尔贯串其间,组成一部完整作品。
史诗情节并不复杂,进展舒缓,叙述有较固定的程式,即从赞美家乡入手,写英雄的戎装、骏马、武器,然后或写英雄与敌手的赛马摔跤射箭比赛、或写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最后则以英雄生擒对手、战胜敌人结束。语言上,史诗吸收了民间口语、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之所长,显得十分凝练雄浑、粗犷豪迈,生动优美。《江格尔传》是蒙古族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它不但是珍贵的文学遗产,也为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宗教、哲学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