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中的一部。公元纪元以后成书,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加工的产物。有不同的手写本流传下来,近代的刊印本也互有不同。20世纪60年代印度浦那版的精校本出版。此外还有南印度传本的校刊本。相传史诗的作者是毗耶娑(广博仙人),他也被认为是许多往世书的作者,两者都不可信。作品用对话体写成,对话的人物又叙述另外的事和人,又套进另外的对话,形成了一层套一层、大故事套以小故事的框架结构。史诗使用的语言是梵语;诗律是“颂”(输洛迦)——32音节的双行诗体,每行16音又分为两句吟唱。《摩诃婆罗多》全书分18篇,主要讲述古代名王婆罗多的后代在争夺王位的大战中发生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大战,般度之子胜利,统一了国家,般度之子得继王位。最后,英雄升天,到达天堂。史诗通过两族长期复杂的斗争,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生活全貌。史诗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印度古代史诗和往世书中的重要传说故事几乎都出现或被提到,还包括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古代各种重要的哲学思想等。《摩诃婆罗多》的篇幅很长,一般说它有10万颂,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和另一部史诗《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并被视为印度教的圣典。《摩诃婆罗多》对印度的宗教、文化等有极大的影响,它的史诗故事和著名插话在印度成为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汲取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这部作品很早就以各种形式传到了东南亚,对当地文学发生了重要影响。《摩诃婆罗多》已被译成印度现代一些主要语言及英、法、德、俄、爪哇语等;其中的插话和宗教哲学部分作为独立的作品,有更多语言的译本。中国出版有从其原本翻译的《薄伽梵歌》、若干插话及从英文转译的一个诗体的和一个散文的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