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晋辞赋名篇。陶渊明作。原题《归去来兮》,萧统《陶渊明传》及《文选》删去“兮”字,称《归去来》,后加文体“辞”,合称《归去来辞》。晋安帝义熙元年(405),渊明41岁,因家贫子多,迫于生计,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情绪,80余天之后,挂冠而去,赋《归去来辞》。史传皆载:渊明为彭泽令,上级郡督邮来县,县吏要他“束带见之”,他甚感屈辱,表示不肯为了五斗米的薄禄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即解印归田,赋《归去来辞》。但作者在序文中不说此事,只说“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因此有些学者对渊明去职之事的原因多有争论。赋中作者以任运委化、乐天知命的思想,在田园故庐的闲静生活中,体会到欣愉的人生趣味和高洁自足的人生境界,从而冲淡了一生仕途的失意和现实贫困的生活。文章写得既深沉又恬美,字里行间饱含着诗情画意,神态旷远,辞意畅达。宋代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