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汉流行的赋文体。赋作为一种文体,战国后期已产生。《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旧说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高唐赋》、《神女赋》(有人疑为伪托)。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楚辞的产生,促进赋体的进一步发展。与汉代社会变化密切相关,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时期从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当时文化思想比较活跃,其辞赋主要继承《楚辞》的传统,称为“骚体赋”,内容大都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代表作家有贾谊与枚乘等。贾谊的《吊屈原赋》,悼念屈原借以自喻,抒发愤慨之情;《鹏鸟赋》则是用主客问答体以寓志遣怀,散文的气味浓厚。枚乘的《七发》通过太子与客的问答形式,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化享乐生活,结构宏放,辞藻富丽。
第二时期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年。《汉书·艺文志》著录这一时期汉赋有900余篇,作者60人。其中的西汉中叶90年间为鼎盛期。这一时期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国力最强时期,特别是汉武帝北击匈奴,南讨部族,成为文人眼里的“盛世”;而武帝本人又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提倡辞赋,招纳文学侍从,因而产生了大量歌功颂德的作品。这些辞赋成为一种宫廷文学,其中一类作品支持汉武帝的政治、军事行动,歌颂他的武功;一类作品专供宫廷娱乐,专写天子游观之乐;也有一类作品因一些作家对自己作为文学侍从似俳优的地位不满而流露了感慨身世与对皇室奢侈生活加以讽谕的思想。司马相如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子虚赋》、《上林赋》二赋(近人考定二赋或本为一篇,即《天子游猎赋》)是代表作,用夸张的笔法描写诸侯、天子游猎盛况和宫苑的豪华壮丽,借以歌颂汉帝国的强盛与汉天子的尊严。华丽的辞藻,夸饰的手法,韵散结合的语言和设为问答的形式,成为铺张扬厉的汉大赋的奠基之作。这期间的汉赋作家还有东方朔、枚皋、王褒等人。后期100年间,作品尚有特色的作家有扬雄和班固。扬雄作为西汉末代表作家,以其《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著名。作为东汉前期代表作家的班固,则以《两都赋》著名。
第三时期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因国势转弱,社会动荡,以歌功颂德、铺张扬厉为特点的汉大赋转为以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兴起。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是代表性赋作。前者除了铺写帝都形势、宫室、物产外,还写了民情风俗;后者则以清新的语言,描写自然风光,抒发自己不愿同流合污、自甘淡泊的情志。张衡的作品使赋从内容、体制到风格发生了根本上转变。汉赋是两汉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其中作为正宗的大赋虽有较大的思想上、艺术上的局限,但它对都市、宫廷的铺写,对语言辞藻的锻炼,技巧的追求,特别是因辞赋的出现促进文学观念的形成,使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仍然占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