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弥尔顿

浏览704次     年代:1608 - 1674

正文

约翰·弥尔顿(1608 - 1674) 英国诗人。生于伦敦,父亲为公证人。1625-1632年就读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大学期间写了不少拉丁文和英文作品,短诗《快乐的人》和《幽思的人》(均1632)为优秀之作。此后在父亲的别墅闭门读书,并写出诗剧《科玛斯》(1634)和短诗《利西达斯》(1637)等。1638年赴意大利旅行,次年为投身清教徒的斗争而回国。他站在清教徒一边,写出一系列散文小册子参加宗教论战。1644年发表小册子《论出版自由》,认为只有自由讨论才能使真理胜利。同年发表文章《论教育》,主张学生在《圣经》和基督教的原则指导下学习古典文学,以使他们成为聪明、有教养、肯负责的公民与领导。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的两周,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认为君权来自人民,君主滥用权力时人民有权将它收回,甚至有权处死暴君。他还发表《偶像破坏者》(1649)、《为英国人民声辩》(1650)、《再为英国人民声辩》(1654)等文章来维护共和国及其领袖。 1660年发表最后一篇政论《建立共和国的简易办法》,坚决反对王朝复辟。因劳累过度,1651年双目失明。1660年5月被复辟王朝投入监狱,但很快获释。从此专心写作,完成了3部取材《圣经》的长诗。《失乐园》(1667)写亚当、夏娃因魔鬼撒旦诱惑堕落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影射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因骄矜、堕落而终遭失败,具有史诗的气势和格调。续篇《复乐园》(1671)写耶稣在荒原中战胜撒旦的诱惑,恢复了亚当丧失的谦虚和自制,作品赞颂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力士参孙》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作品,这是以希腊悲剧为典范的诗剧,写参孙被俘后历尽屈辱,最后与敌人比武时摇动柱子使武厅倒塌,与敌人同归于尽。全剧以心理分析为主,参孙通过自责和忏悔达到精神重振。他的作品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思想:感情冲动排斥理智而使人类堕落,自制和自强使人精神复兴。《失乐园》发表后他声誉日高,到维多利亚时期则影响渐衰,20世纪40-50年代又引起注意。

约翰·弥尔顿其他诗词

 友情链接

天天导航| 天天笑话| 经典网| 天天食谱| 天天作文| 天天诗词| 天天成语| 天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