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浏览787次     年代:1881 - 1936

正文

鲁迅(1881 - 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姓周,幼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时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除读“四书”、“五经”外,也读野史、笔记之类,并喜欢民间木刻、绘画艺术和社戏。由于母亲是乡下人,他与农村和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初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 1902年赴日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大量阅读西方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书籍,并写作科学论文。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不久弃医从文,认为最重要的是救治国民精神。1906年回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了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与周作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写了《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1909年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爆发后,积极参加宣传活动。1912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划时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第一声号角。接着,发表包括《阿Q正传》在内的14篇小说,1923年集为《呐喊》出版,为中国现代文学和革命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杂文,进行文化批判,解剖“国民性”弱点,形成“鲁迅杂文”这一新的独立文体。 1920-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研究和讲授中国小说史,并把讲义整理成《中国小说史略》出版。1924-1925年,发表《祝福》、《伤逝》等11个短篇小说,结集为《彷徨》出版。并发表了散文诗集《野草》。1925年前后,参加了语丝社和未名社,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积极指导和鼓励青年与反动统治作斗争,并以杂文为武器坚持对“学衡”派、“甲寅”派、“现代评论”派的斗争。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写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编定《汉文学史纲要》前10篇。 1927年,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科主任和教务主任。1927年10月离开广州赴上海,开始了一生最光辉的战斗历程。这期间,曾主编《语丝》半月刊,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研究马克思主义,出版《朝花周刊》,与创造社、太阳社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了论争等,逐步成为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鲁迅是筹备人和领导人之一。这一时期,除编辑《萌芽》、《前哨》等刊物外,主要是以杂文为武器参加各种政治思想斗争和文艺斗争,在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中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人。从1930年起,共写了8本杂文集,并创作了《故事新编》。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于上海。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一生的业绩,称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空前的民族英雄”。有《鲁迅全集》。

 友情链接

天天导航| 天天笑话| 经典网| 天天食谱| 天天作文| 天天诗词| 天天成语| 天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