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浏览832次     年代:712 - 770

正文

杜甫(712 - 770)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7岁时开始学诗。20 岁后开始了为时10年以上的“壮游”时期,先后漫游吴、越、齐、赵等地。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友谊。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在长安居住10年。天宝六载,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从中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四载,出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安禄山叛乱,他流亡颠沛,在赴灵武途中,为叛军俘获。至德二载(757),脱身至凤翔,肃宗任为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筑草堂于成都,安家定居于浣花溪畔。两年后,入西川节度使严武幕,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765),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代宗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经今湖北入湖南。五年,贫病交加,死于湘江舟中。 杜甫继承了儒家思想进步的一面,“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关心国家的命运,长期的流离失所又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所以忧国忧民始终是杜甫的基本思想,也是他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 他的诗作多达1000余首,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中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后世誉之为“诗史”。他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充分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罪行的强烈憎恨,如《兵车行》、《前出塞》、《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皆为古今传诵的名篇。还有些咏物、写景诗,也都渗透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祖国山川风物的热爱,如《春夜喜雨》、《月夜》、《望岳》等。 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生活气息,笔调客观严谨,思想深沉凝重。语言上用功很深,“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无论是五言、七言、古体、近体,莫不精工锤炼,卓然成章。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采用俗语和韵律美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诗的风格多种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他精于各种诗体,其乐府诗不沿用旧题,而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为后来的新乐府运动开创了先河。绝句则吸收了民歌的精华,写得“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唐宋诗醇》)。 杜甫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他的诗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杜工部集》。

杜甫其他诗词

北邻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曲江三章章五句前出塞九首赤谷秋雨叹三首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寄赠王十将军承俊逢唐兴刘主簿弟乐游园歌水槛遣兴二首后游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水会渡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进艇去矣行花鸭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示从孙济江村酬高使君相赠宿白沙驿宾至哭韦大夫之晋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积草岭有感五首枯柏渡在昭化县玩月呈汉中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薄游哀江头小寒食舟中作发潭州岁暮题桃树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醉时歌剑门卜居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骢马行后出塞五首龙门镇严公雨中见寄一绝奉答两绝高都护骢马行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游修觉寺玄都坛歌,寄元逸人野望野望因过常少仙悲秋薄暮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绝句漫兴九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陂西南台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客至登白马潭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堂成丽人行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昔游归雁落日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石镜叹庭前甘菊花不见遣兴五首龙门阁寄杨五桂州谭春夜喜雨双枫浦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客夜望牛头寺泊岳阳城下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云山闻斛斯六官未归广州段功曹到屏迹三首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望岳今夕行九日登梓州城□陂行寄杜位戏为六绝句法镜寺野望题玄武禅师屋壁

 友情链接

天天导航| 天天笑话| 经典网| 天天食谱| 天天作文| 天天诗词| 天天成语| 天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