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柏拉图(-427 - -345)
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出身雅典贵族。20岁起从苏格拉底求学。后游历埃及、意大利,试图在叙拉古实行他的政治理想而未成,遂回雅典建立学园。讲学期间所写40多篇对话涉及宗教、神话、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和文艺理论各方面的重大问题。对话以苏格拉底与论敌辩论的方式写成,因此很难断定哪些话代表柏拉图本人的思想,而且不同篇目对同一问题讨论的结论有时也不一致。西方一些研究者认为,对话分早期和晚期,早期主要阐述苏格拉底的思想,以纪念自己的亡师。柏拉图从贵族立场出发,在政治上反对代表工商业奴隶主的民主派,在学术上反对民主派学者的“诡辩派”。他以“理式”解释客观世界,认为上帝根据理式造就可感事物,因而客观事物只是理式的摹本。他强调伦理,企图纠正民主派政权带来的“世风日下”。他主张国家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因而教育是重要的。在艺术上,他认为艺术摹仿客观事物,因而只是理式的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他提出灵感说,认为灵感来自诗神,它使艺术家“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状态”。他的哲学和文艺思想对西方后来的哲学和文艺理论具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