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的成语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爱国诗人,他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得不到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信任,终被逐出都城,流放到楚国南部今湖南洞庭湖一带。(参看“独清独醒”)
屈原在他的名作《离骚》中,以丰富的艺术语言,叙述了他的身世和遭遇,抒发他被放逐后的满腔悲愤和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其中有想象他自己渡过沅水、湘水,走向南方,向安葬在九嶷山的古代圣王虞舜陈诉衷肠。他说:夏桀和商纣等前朝君主,都因淫乱暴虐,亡国丧身,而夏禹、商汤和周朝先王,任用贤能,守行正道,所以国家昌盛;我们应当考察古往今来的史实,吸取教训……,有两句是: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瞻、顾、相、观,都是“看”的意思。就是说:看看前朝,看看后代,看看人民的希望和需要。
“瞻前顾后”也就是检查过去,考虑今后的意思。如《后汉书·张衡传》载,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东汉著名学者张衡,曾向汉顺帝上疏劝谏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从过去的事中吸取教训,对于今后的事便能有所遵循)……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这里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来也作为成语使用。
“瞻前顾后”还有另外意义。《朱子全书》记录宋代学者朱熹论治学态度的一段话:“策励此心,勇猛奋发,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这个“瞻前顾后”,是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不敢前进的意思了。
“瞻前顾后”现在一般形容办事之前要多所考虑,尽可能设想周到。有时也用来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