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来源一】《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来源二】《艺文类聚》第九十二卷〈鸟部下·乌〉~59~【来源三】《六韬》曰:武王登夏台,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来源四】《说苑》卷五〈贵德〉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屋上乌的成语故事: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