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的成语故事:
“唾手”比喻轻易的意思,也叫“唾拿”。当双手要使劲时,往往先向掌心吐些唾液;唾液到手即成,形容不费力气,极易办到。
《唐书·隐太子建成传》有“唾手可决”的说法。隐太子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渊的第二子名叫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当初受封为秦王,由于屡次立下战功,并收买了不少人才,声势竟在太子之上。太子手下的一些人如王珪等,很为李建成的威信担心(参看“挺身而出”)。有个名叫刘黑闼的将军,聚众反唐,王珪等便劝李建成趁此进击刘黑闼,打几个胜仗以提高威信,扩大影响,说:“今黑闼痍叛残孽,众不盈万,利共鏖之,唾手可决!”
《唐书·褚遂良传》也有“唾手可取”一说。褚遂良是唐太宗时的一位大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当时得报,高丽(唐朝的属国)王被臣子莫支离所杀,莫支离自立为王,唐太宗准备亲自率领军队前去讨伐。褚遂良上书劝谏道:“国家好比一个人的身体,首都是腹心,四境是手足。所谓属国,根本是不属于自身的地方。高丽王是您立的,现在被莫支离所杀,我们只要派遣一二慎将,带上十万兵,也就唾手可取,何劳陛下亲征?”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