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成语故事:
东汉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曾称赞“河间献王”刘德的好学精神。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据说刘德收藏了许多古籍,其中有不少是出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秦始皇焚书以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有些文人,听说河间王爱书好学,就把祖先遗留的先秦旧书,拿去献给他,有的还因此投靠他,帮他一同研究。有一次,刘德进京(那时京城在长安,当朝皇帝是他的哥哥刘勶,即汉武帝)。他同武帝和学官们谈论古代学术的一些道理时,曾得到好评……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介绍刘德时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什么叫“实事求是”呢?到了唐代,有一位名叫颜师古的学者,给班固的这句话作了注解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必要有事实为根据,以求得正确的结论,这就叫做“实事求是”。从这句成语字面本身的意义来说,这样解释是对的,但是刘德的学习态度是否果真“实事求是”,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